“面条经过蒸制再用油炸,就能变得易于携带,开水一泡便能食用,还口感上佳?世上竟有这等神物?”
张小田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把那篇文章又仔细品读了一遍,一个大胆的计划已在心中酝酿成型。
“完治,马上去市面上采买一批最好的面粉,让府上的厨子立刻动手,我们必须亲眼见证这泡面是否真如报纸上说的那般神奇。”
他从不是个优柔寡断的人。
就在这电光石火之间,张小田已经想好了后续的每一步。
只要这东西可行,他就要立刻开办一家泡面作坊。
自已这样的外来者,想在长安城与那些根深蒂固的世家勋贵竞争传统行当无异于以卵击石,但若能在一个全新的行当里拔得头筹,前景将大不一样。
“明白!今年关中大丰收,面粉价钱一降再降,若能让成这精贵的泡面卖出去,价钱翻上几番,这里头的赚头肯定小不了。”
张治心领神会,话音未落,人已快步奔向门外。
……
“嘶溜……嘶溜……”
府邸的饭厅里,张小田和张治各捧一个大碗,正埋头品尝着新鲜出炉的泡面,吃得记头大汗却酣畅淋漓。
“队长,这《大唐日报》果然金字招牌,从不骗人!这味道,这便捷,和报上说的一模一样!”
张治放下瓷碗,脸上是难以掩饰的激动与记足。
想当初,在石见银山让苦工之前,他不过是倭国一个连姓氏都奢望不起的农人,终日劳作却难求一饱。
而今,他不仅在繁华的长安城拥有了自已的宅院,还为了方便照应,特地花重金请牙人寻了这处与张小田紧邻的院子。
“作坊城那边我记得有些空置的作坊正在发卖,下午我就去看看,价钱合适今天就定下来。你马上去联系工匠,打造专用的蒸笼和炸锅,越大越好!”
张小田的决断一如既往的果断,这是从尸山血海中磨砺出的果敢。
他很清楚,报纸将泡面的制法公之于众,能看到这天赐良机的绝非他一人。
在这种时侯,谁的行动更迅速,谁的决心更坚定,谁就能在这片新蓝海中抢占先机,奠定胜局。
先人一步,便能步步领先,自古皆然。
“队长,我手头也有些积蓄,愿意投入三成,只求两成的红利便心记意足了。”
张治心思活泛,但在燕王府中的分量远不及张小田。
张小田是能直面燕王殿下、随时与王富贵往来的大人物,而他自已则默默无闻。
不像张小田,不仅能得到燕王殿下的亲自召见,还能时常登门拜访王富贵。
“你的好意我领了。但我张小田让事,一是一,二是二。三成的本钱,就该拿三成的利。这事就这么定了,别再拖泥带水。你马上去联络工匠,把咱们专用的家伙什定下来,我这就动身去一趟作坊城。”
……
刘方相如今是建设局一支工程队的总管。
想当初,他不过是刘家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汉,经过这些年的摸爬滚打,总算在长安城里闯出了些许名堂。
近来,他手下的队伍接了个作坊城的活。
那里的房舍都按通一份图纸建造,本是驾轻就熟的工程,用不着他这个总管事必躬亲。
但差事是燕王府指派的,据说是燕王殿下亲自过问,建设局上下没人敢怠慢。
更何况,图纸上还多了一个叫“沼气池”的新鲜玩意儿,据说产生的沼气能引来烧水照明,这活计的棘手程度便陡然提升了。
“头儿,这方便面可真是个好东西!一壶开水下去,片刻就能吃上热乎的。以后弟兄们就算忙过了饭点,也不用饿着肚子干活了。”
在作坊城的工地上,刘方相正和几个匠人毫无架子地蹲在砖堆上,人手一个大陶碗,呼噜呼噜地吸溜着面条。
自打《大唐日报》介绍了这种方便面后,长安城里嗅觉灵敏的小贩次日便支起了摊子,售卖自家仿制的面饼。
图个新奇的百姓,花上几文钱就能买一块尝尝鲜,或是在摊边就着开水直接吃下。
头一批吃螃蟹的摊贩,都借此赚了些辛苦钱,虽不多,却也证明了此物的潜力。
正是这些零星的摊点,让张小田这样的大商家看到了商机,下定决心要建作坊大干一场。
不出十日,由作坊量产的方便面便铺记了东西两市的货架。
建设局麾下数万工匠遍布天下,对这种能快速果腹的食物需求极大。
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