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包产到户后,农民生产积极性被激发,亩产量增加,勉强算是不缺吃喝。
但别看仓里堆满粮食,其实手头特别缺现钱,一分钱一角钱都珍惜得很。
毕竟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从地里刨食吃,从来没机会挣工资。偶尔大着胆子去集市上卖鸡蛋鸡肉,和城里人换粮票,还要担心会不会被割资本主义尾巴。
实在不得已,只好出门揣上十斤粮食,必要时当钱来使。
村里的孩子去外地上学,要给学校食堂交粮食,每月都得从家里将沉甸甸的三十斤粮食背到学校。城里人有粮票,就只需要交三十斤的粮票。
以前不是没有人来村里收粮食,都是些胆大包天的私人个体户,敢和国家的粮站抢生意。
村人保守胆小,除了特别急用钱的人家,基本没什么人敢向外人敞开粮仓大门。
但贺明珠就不一样,她是半个村里人,又有自家大舅做中间人,信任度至少有百分之八十。
许大舅是许家村包产到户前的生产队长,现在虽然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没了官面上的职位。
但由于他一向处事公道,为人公正,在村里的威信依旧很高。
再加上贺明珠求购的是土豆,不在统购统销的主粮范畴内,没踩国家红线。
在农民朴实而狡猾的生活智慧中,这属实是有好处没风险的一桩实惠生意。
许大舅没想过从土豆收购生意中捞差价,还在忠肯地给外甥女提建议。
“这事儿你先别在村里声张,我悄悄去种的好的人家打听一下,省得满村的人都来找你卖山药蛋,到时候买谁家的、买多少都是麻烦,弄不好就得罪人。”
贺明珠笑眯眯地听着,等大舅说完了话,她这才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