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章(2 / 2)

这旧房子里倒是有床和桌椅,保持得还是不错的。

姐妹俩将房间里打扫一回,又擦过了几样家具,看上去,就已经很像样了。

“赛郎,咱们今儿就不走了,吃过了午饭,咱们就去买些棉花和布,应该能在天黑前把铺盖做好。”

不是楼欣月勤快节俭,非得自己做铺盖。

而是在长兴城这样的小城,商业不发达,像被褥这种,又不是什么困难的活儿,但凡是长了手的都会做,无非是做得好与差罢了。

既然大家都会,那就没必要多花那十几二十文去买,何况买来的也不一定好,没准那棉花是脏的旧的呢?

啃完了饼子,姐妹俩去买了些布料棉花,还有锅碗瓢盆这些日常家什。

二两银子就这么花了出去。

别说一向节俭的楼赛郎,就是楼欣月这位从现代过来的,也觉得这花银子的速度有些快了。

当时挣了龚先生十两银子,还觉得挺多的,现在看起来,她还是得开辟另外的赚钱路子啊!

毕竟,这个时代可不像现代,只要能码字,各大网站,,各种平台,收网文的多的是,想挣钱多写就是了。

在这个时代,这个长兴城,就算楼欣月写多了,也未必能多挣银子。

如果用龚先生跟现代的自媒体或者平台比,龚先生的流量,也就是县城里最多上万人而已,还是一次性买断的。

而现代平台和自媒体,那流量可就不止是上万了。

龚先生就算再勤快,最多两个月说完一部书。

可那些网络平台呢,哪怕是再小的网站,一个月都能有个几百新书吧?

今日她去龚家小院,跟龚先生闲聊了几句,也是听他说起过。

长兴县城,总共就两个说书先生。

另一个陆先生,是专门陪着富商纨绔们说些荤书的,那跟龚先生就不是一个路子。

而龚先生的儿子,也子承父业,靠说书为生,还觉得长兴城就这么大,容不下三个说书的,因此才去了栖云城讨生活。

所以,她一个月靠码字挣钱的上限,也就是十两银子了。

进了城,除了水可以从水井里打以外,柴米油盐都得花钱买,再加上城里生活便利,花钱也便利,开销也会比之前要多出几倍。

而且小妹楼赛郎也不能靠打猎挣钱了……那赛郎能在城里做什么活计呢?

总不能真的去镖局当女镖师吧?

栖云城,长福坊。

长福坊位于城南,一共十四条巷。

这十四条巷子里头住着四五百户人家,这些人里头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的人都有。

第七巷子的一家小院里,一个五六岁的小男童正坐在小桌小椅上头,吭哧吭哧地写着大字。

坐在旁边的年轻妇人手里做着针线,一边还探头去看小男童。

见他憋得小脸通红,而桌上摊开的大字却是歪歪扭扭,东一团西一堆的。

妇人不由得就叹了口气。

“金哥儿,你阿爷和你阿爹虽然学业不成,可好歹都练出了一笔字,平日里,哪怕不去说书,也能靠给人写信写对联挣银子,你可好生地练吧!阿娘我都不敢指望你能去考秀才了。”

她娘家就在长福坊隔壁的长安坊,长安坊中住的人都比长福坊的要穷一些。

她的阿爹和阿娘是在城里卖饮子的,她还未出嫁那会儿,就帮着爹娘看摊子。

她跟小龚先生,就是在摊子上识得的。

妇人自己不识几个大字,对于自己能嫁给小龚先生这样的斯文人,那是一想起来,就觉得十分的幸运。

毕竟,她的大姐嫁的就是个屠夫,虽说挣的银子也不少,可喝醉了酒就要打人骂人,日子过得十分的闹心。

而她的公公婆婆也是少有的通情达理。

知道他们一家三口在栖云城里讨生活不易,还要供金哥儿读书,就十分体恤。

不但不要他们的银钱,还时不时地托人给金哥儿寄些吃的用的。

被学业折磨得一脸生无可恋的小男童,听了这话,就撇了撇嘴。

a href=&ot;&ot; tart=&ot;_bnk&ot; css=&ot;lkntent&ot;/a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gt;≈lt;)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