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第一贪官 第175节(2 / 2)

“叶大人,我有一个建议,又可以让你坐在这里统兵,又不会开文官掌兵的头。”

说着,她又笑着客气道:“之前我在外面就听到了一些事情,叶大人说得对,文官统兵也有千古佳话,但总的来说,也确实是祸国殃民居多!”

“这个头,在名义上是不能开的。”

“叶大人可以效仿诸葛孔明,担任军师,其实也就是换个称呼的主将。”

“”

马皇后继续着她八面玲珑的口才,不仅说得毛骧等人在点头,就连跟叶青混的四位将军也跟着点起了头。

哪怕是朱元璋,也觉得有了三分道理。

既然‘敌我双方’都觉得有道理,叶青也就答应了这个提议!

其实叶青也不是被这郭夫人说服的,只是因为他看到郭老爷也跟着点头了而已。

目标人物都点头了,他还计较那么多干嘛?

只要不耽误他统兵御敌就行!

只要能让这身为朱元璋耳目的郭老爷,见证他统兵指战的本事就行!

只要不耽误坐实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之罪就行!

片刻之后,身为战时文书纪要的吴用,就提笔记录道:“洪武六年,雁门防守战,主将为雁门左卫指挥使李胜,军师为雁门县知县叶青,临时参将为当过陛下亲兵的富商郭瑞”

与此同时,

叶青也以军师之名,拆开了写有【兵部军令】四个字的信封!

第183章:朱元璋必须认账的升官承诺书,叶大人倍感受挫!

也就在叶青拆开信封,并拉开兵部制式折子之时,

在场的所有人,虽然依旧身处于各自的位置各司其职,但也都把注意力集中了过来。

当然,朱元璋这期待的目光,只是为了合群而装出来的。

作为让叶青的建议变成国家北伐战略的背后操纵者,他就算不看这三个信封的内容,也能知道个大概意思。

但他现在可不是朱元璋,他是这里的参将郭瑞,必须要合群才是。

兵部军令内容:“朝廷已采纳雁门知县叶青之提议,徐达大将军不驰援雁门,直出开平卫,从关外折返雁门,包抄北元大军后方。”

“故,行军日程,延后十五天,于洪武六年十一月一日抵达雁门关外,特令雁门驻军四卫,务必坚守至十一月二日晨时。”

“当日晨时之前破城,四卫指挥使死罪,属下各将依律追责!”

“当日晨时之后破城,四卫指挥使功臣,连带属下各将,论功行赏!”

“此令,大明兵部!”

叶青看着这个军令内容,是欣慰又火大。

欣慰的是朱元璋并没有他想的那么古板,竟然真的采纳了他的提议。

如此一来,他打败精诚团结的北元,打得北元彻底低头,并寻回传国玉玺的目标,就有可能实现了。

兵部给他们的军令,绝对不会有徐达和他们一起两面夹击,灭了三十万北元大军之后,还要乘胜追击到哈拉和林的内容。

这不是他们这些边关驻军该知道的事情!

可即便是不写这些内容,也足以证明朱元璋采纳了他的全部建议,如若不然,也用不着让徐达去走半个月的冤枉路。

如果不是为了传国玉玺,朱元璋不会舍得这么多的本钱。

当然了,就算徐达追击到哈拉和林,能否找回传国玉玺,也还得靠运气。

即便是他叶青,也只有传国玉玺曾被蒙元权相伯颜购得这一条线索,蒙元败退之时,是否带走了传国玉玺,也没有人知道。

只是按照一般逻辑来看,他们败退之时,一定会带走传国玉玺。

叶青之所以那么希望找回传国玉玺,也只是希望他回家之后,还能以游客的身份,在博物馆看到这一华夏国宝!

而他火大的原因,却是徐达这人有点不听话!

他在信中说了好几次,一定不要在朝堂之上把他叶青卖了,就当是他徐达想出来的主意。

他是真的不想在朱元璋面前出风头,他只想在不祸国殃民的情况下招惹他,然后顺利早日回家!

可万万没想到,这徐达的人品如此之好,白送他军功他都不要!

现在好了,一旦打赢还顺利找回传国玉玺的话,他叶青就是第一首功!

想到这里,叶青的心都凉了半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