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大理寺门外的衙役和我说砚哥儿到你家来了……”
他的声音越来越轻,最后没了声响。陶应策惊得目瞪口呆,毕竟从他的视角看沈砚活像被盯上的良家女子,正紧张地按着袍角,而宋娇娘则像个欺男霸女的恶霸,正揪着他的袍角非要掀起来看。
“你们,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听到陶应策的声音,两人都没了动静。
还是林芝先回过神来,一脸淡然道:“他们正琢磨靴子的款式呢,觉得你们穿着的鞋子有些区别。”
“这个啊。”陶应策顿时无奈,“咱们穿着的鞋子也是官家统一的,砚哥儿目前处于吏职,只能用布制的靸鞋,另外鞋头不能有花纹装饰……”
官吏脚下的鞋子,就像身上的官袍,处处体现等级。面料、花纹自不必说,就连鞋头款式、鞋底厚度都有严格规定,处处透着尊卑有序,教人不自觉想往上爬。
沈砚乃是衙内出身,往日在学院亦或是国子监内读书时,都是锦衣华服,哪曾用过寻常小吏所用的服饰鞋帽,最初时不过穿了一日就磨出水泡来。
陶应策嘴巴一骨碌,就把沈砚的底漏得干干净净,还纳闷宋娇娘问这些做什么。
不过等他看见满桌子的角子,这件事也就被他直接抛到脑后了。陶应策啧啧称奇:“怎么这么多角子?”
“刚包了一大堆。”林森挪开身子,给陶应策腾了个位置,“陶郎既然来了,不如坐下喝一杯?”
“有句老话便是:角子陪酒,越喝越有哦!”林森见着陶应策过来,顿时来了劲道,又转身与沈砚道:“而且喝酒解千愁,保证喝完心情杠杠好!”
陶应策听了,笑容淡了些。他在林森让出来的位置坐下,与沈砚道:“放心吧,祖母已让姑母回家去了,往后不会让她再有机会来叨扰你的。”
宋娇娘听出他话里的火气,想来今日估摸又出了什么事。
她体贴地没再过问,而林芝更是直接转移话题:“对了,陶郎沈郎亲手包过角子吗?”
沈砚和陶应策齐齐一愣,脸上满是迷茫:“包角子?”
林芝看反应,也晓得两人肯定没包过,笑道:“那待会要不要来试试看?包角子还挺好玩的。”
两人倒真有几分兴趣,又没别的事,便应了下来。
等沈砚和陶应策吃了些角子垫垫肚子以后,林森和宋娇娘便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将食材搬了出来。
“等等……我们是从面皮开始做?”沈砚瞪大了眼,有些难以置信。
“对啊!”林芝说到这里,多少有点心虚的。主要是刚才一家三口齐上阵,稍稍有点乱,以至于她记错了数量,把馅料做多了些。
这不,把现成的面皮用完,还剩了不少馅料。原本她打算拿这些馅料做馒头煎饼的,如今沈砚和陶应策来了,正好派上用场。
她瞥了一眼两人,慢悠悠地补上一句话:“你们该不会没胆量尝试吧?”
“谁说的?来来来!”陶应策翻了个白眼,直接撩起袖子,这模样倒和陶应衡有几分像。
“来吧。”沈砚也不含糊,不信自己连区区这点面粉也对付不了。
不到半盏茶时间,沈砚脸上便露出困惑来。他停下动作,先抬眸望向林芝手里光滑非常的面团,再低头看着自己手里凹凸不平的面团,满脸疑问道:“你的我的怎么长得不一样?”
林芝看了一眼,便察觉问题,忍俊不禁道:“你是不是中途没醒面?仗着自己力气大就硬搓?拿布盖上,等半盏茶时间再搓。”
要说沈砚的进度还在正常范围,陶应策那边就有点离谱了。
起初是他在倒面粉的阶段时手抖一抖,稍稍倒多了那么一点。
这个量无关紧要,故而林芝便叮嘱他再多加一点点水。
哪晓得,就这一句话便除了大问题。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陶应策就根据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原则,对面团施行了数次调整。
如今,他面前的面团已经增殖到最初的双倍大,眼瞅着都得往三倍出发了。
“停停停停停——”林芝赶忙叫停,将面盆端到自己跟前,稍作调整,勉强让面团的状态回到正轨。
只是她掂了掂份量,再看了看剩下的馅料,心里叹了口气:不出意外的话又出意外了。
馅料不够了啊!
第72章
林芝默默把毛巾盖在木盆上,然后面对着三盆面团,开始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她是继
续调制馅料呢?还是把面团留在做别的东西?
嗐,这问题怎这么眼熟?
一盏茶时间以前刚想过类似问题的林芝沉默,只觉得头疼得厉害。
她沉吟片刻,忽然有了一个想法,既然蒸的煮的和煎的角子都吃过了,不如再来做一些炸的?
时下的角子做法多样,蒸的煮的炸的烙的皆有,通常炸角子便是甜口的,内里多为胡麻豆沙椰蓉等物,因着其三角模样以及咸甜口味,后世也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