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只觉得这桩飞来横祸实在有些冤枉。
他知道化粪池在后世也并非全无炸裂的先例,但那终究是小概率事件,谁能料到就偏偏让自已赶上了。
更要命的是,出事的地点是大明宫的后宫禁地,炸的又恰是德妃娘娘的寝宫,这盆脏水泼下来,真是怎么洗都费劲。
“燕王殿下,既然此物有如此爆燃之险,就该即刻设法根除。不然,您这岂不是将陛下置于危墙之下吗?”
长孙无忌此一出,殿内众人纷纷附和,这可是众人难得的意见一致。
“无忌的顾虑不无道理。”李世民开口了,“想儿,今日之事朕姑且信是意外,可谁也保不准还会不会有下次。朕不希望宫里因为这化粪池而人心惶惶。况且,朕记得你的燕王府、观狮山书院,还有长安城里不少功勋府邸,也都修了这东西吧?”
李世民并非有意刁难,他心里清楚,这八成就是一桩意外,只是李想好心办了坏事。
“父皇,要化解化粪池的风险,方法并不复杂。若不想大动干戈,只需派人勤加查看,确保通风口通畅即可。若是想一劳永逸,主动消耗池中秽气,那便需要稍作改造。”
李想侃侃而谈,脑中浮现出后世在乡野之地推广过的沼气池。
那东西虽然因造价不菲未能全面普及,但其原理和建造工艺却算不上什么惊天难题。
“如何主动消耗?”
方才那声巨响,依旧让李世民心有余悸。
这种无法预测的变数,是他这种掌控欲极强的帝王最为厌恶的。
“化粪池中积郁的秽气,其实是可燃之物。只要加装一套合适的导管,便能将池中秽气引出,用作燃料。如此一来,既能变废为宝,为锅炉房节省煤藕的用度,甚至还能制成沼气灯,供夜间照明。”
李想话音刚落,一旁的房玄龄便投来了钦佩的目光。
这么些年,他最欣赏李想的一点,便是无论陷入何等困境,此子总能另辟蹊径,将旁人眼中的麻烦事化为奇思妙想。
“沼气灯?”
照明问题向来是当世的一大难题。
鲸油蜡烛的出现虽有所改善,但要让到光亮又廉价,依然遥不可及。
李想突然抛出的这个新名词,立刻勾起了李世民的兴致。
“正是。此气可燃,只需用合适的装置加以引导,便可点亮灯盏,彻夜不熄。”
李想没打算复刻后世那些构造精密的沼气灯,他只想弄个最简单的引火装置,让这灯一年到头、不分昼夜地烧着。
这样既能根除化粪池的爆炸隐患,又能顺带解决一部分照明需求。
“此事你详细说来听听。若真能化害为利,那今日这场风波,倒也不全是坏事了。”
尽管搭上了一个宫女的性命,还伤了一人,李世民却并不怎么放在心上。
在这个时代,也只有李想这个异数才会真正在意下人的死活,寻常勋贵哪里会顾及这些。
“父皇,是这样的……”
眼看众人都被吊起了胃口,李想便将自已脑子里那点关于沼气池和沼气灯的存货倾囊而出,给在场众人让了一次科普。
一番口干舌燥的解说下来,总算将这场无妄之灾化解了大半。
他心中暗叹,这可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
大明宫那一声巨响的余波,远比李想预料的更为深远。
尽管朝堂上下都心知肚明那不过是一场意外,但在长安城的街头巷尾,此事早已被演绎成无数个版本的宫闱秘闻,阴谋之说甚嚣尘上。
当然,这些流蜚语尚不足以撼动李想分毫。
真正让他上心的,是另一件事。
“殿下,您总算要对作坊城那片地动手了?”
刘谨的语气中透着一股如释重负的轻松。
最近几日,李想频频垂问作坊城与建设局的近况,让他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这些年下来,作坊城已然蔚为大观。
燕王府的马车、齿轮作坊,金太的铁匠铺,林林总总上百家作坊汇聚于此,每日里,有超过两万名匠人在长安与作坊城之间奔波。
然而,这片繁荣的作坊区,与燕王府在此地拥有的广袤土地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
当初为了抵扣修筑定襄水泥官道的巨额开销,户部划拨了这片位于长安城外十数里的荒地。
正因其偏远荒芜,地价低廉,才换来了如此惊人的面积。
“大明宫化粪池之事,倒是提醒